2030年前碳達峰、2060年實現碳中和,是中國政府對世界的莊嚴承諾。為落實“雙碳”目標,2020年12月的氣候雄心峰會上,習近平總書記提出:到2030年,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是排放量將比2005年下降65%以上,非化石能源站一次能源的消費比重將達到25%左右,風電、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時以上。
一、從低碳到“雙碳”,低碳減排煤炭企業一直在努力。
煤炭是我國的基礎能源,是國家能源安全的基本保障,這是我國的能源稟賦條件所決定的。同時煤炭也是高碳化石能源。從煤炭生產本身并不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,但煤炭消費行業發電、冶金、建材、化工等四大行業卻是二氧化碳的高排放企業,據專家測算,煤炭消費行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占比達到75%以上。
多年來,煤炭企業在低碳減排方面從未停止過探索。偶然間我看到了2011年第4期《中外企業文化》刊登的文章《低碳經營的領軍人》,介紹了現任冀中能源邯礦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,時任冀中能源梧桐莊礦礦長趙鵬飛,在煤礦實踐低碳經營的路徑。當年趙鵬飛就在煤礦實現了“四不”的減排模式即:采煤不見煤(7萬噸全封閉儲煤場地)、出煤不燒煤(應用水源熱泵制暖,替代燃煤鍋爐)、用水不排水(礦井水回灌,保水開采)、排矸不提矸(對保護煤柱矸石置換)。其中礦井回灌技術,保水開采榮獲2009年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。趙鵬飛也成為煤炭行業低碳經營的領軍人物。自2017年5月任冀中能源邯礦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以來,面對“雙碳”戰略對能源企業發展帶來的挑戰和壓力,趙鵬飛仍然秉承綠色低碳的發展路徑,在礦井關閉、產量大幅下降的壓力下,提出“輕資產經營”的理念,項目建設環保先行,生產生活綠色低碳。矸石不升井、光伏發電、綠色建材等項目在邯礦逐步落地,實現綠色轉型發展。邯礦廢棄的煤礦礦場,建設中的“一園四區”集鋼材、煤炭,倉儲、物流、交易、結算的新型綠色產業園區正在崛起。
低碳是手段,“雙碳”是目標。其他煤礦在實現低碳綠色減排也作了多種嘗試。煤礦是高碳化石能源的提供者,“雙碳”目標的實現,自然以減少化石能源為基礎,也就是說將來遏制煤炭消費增長是大趨勢,煤礦的生產方式、用能方式、智能程度、轉型發展將有大的改變。
二、“雙碳”形勢下,煤炭的能源地位將從“主體”向“兜底”轉變。
由于能源稟賦的不均衡,“富煤、貧油、少氣”的結構,使得煤炭一直是我國的主體能源,盡管近年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占比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,2020年下降到了56.8%,十年間平均每年下降1.24個百分點,但煤炭仍然是我國能源的安全的基礎能源。
7月16日,中國碳排放權上市交易,全天4個小時的交易,成交量410萬噸,收盤價單日漲幅6.7%。當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后呈現的火熱景象。碳市場交易的產品是碳排放權。獲得一定碳排放配額的控排企業可以出售多余的碳排放權,超額排放需在碳市場上購買配額,成功減排則可出售富余配額。全國碳市場上線后,首批納入的2000多家電力行業重點排放單位,可以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中通過協議轉讓、單向競價或其他符合規定的方式交易。首選上市交易的電力排放權也是管理層深思熟慮的結果。因為煤電發電占我國發電量的65%,是最大的碳排放行業,超過額定排放指標的就要高額繳納碳排放費。2021年上半年煤炭消費同比增長10.7%,較2019年同期增長8.1%。其中,發電、建材用煤持續較快增長,分別同比增長15.7%、12%,電煤對煤炭消費增長貢獻率達到76.7%。發電用煤仍然是煤炭消耗的大頭。去年底我國的煤電裝機月為10.8億千瓦時,其中9千瓦為大容量、高參數、相對低排放的機組,多數運行年限在10年以內。“十四五”時期,我國煤電發展難以“急剎車”,裝機和發電量仍有一定的增長空間。預計煤電裝機和發電量峰值分別約為12.5億-13億千瓦和5萬億-5.5萬億千瓦時,發電量將先于裝機達峰。僅從煤電機組看,未來五年內,煤炭的需求仍然有逐年小幅增加的過程。
隨著太陽能光伏、風電、核電、潮汐電等綠色能源的增加,煤炭的能源地位將從“主體”向“兜底”轉變。目前除了煤電、核電外,其他能源受到氣候因素的影響,存在發電量不均衡、儲能難度大、上網不穩定的問題。煤電的根基也難以動搖。新能源體量的逐步增加,煤炭地位將從“主體”轉向“兜底”,但煤炭能源地位依然不可或缺。
三、煤炭企業低碳生產的減排路徑
僅從碳排放的角度看,煤炭生產本身,產生的碳排放并不是很高,煤炭的碳排放對氣候的影響主要在煤炭消費行業,電力、鋼鐵、建材、化工等,但不是說煤炭企業就可以完全實現綠色生產,在部分領域通過煤炭深加工、瓦斯的高效利用、利用矸石生產綠色建材、廢棄礦井改造、用能方式更新等仍然可以降低碳排放。
一是,生產更潔凈、更環保的煤炭產品。現在煤炭大省山西、河北、山東等要求煤礦必須建設配套的礦井洗煤廠,對原煤深加工。中國的焦煤回收率偏低,從20%-45%不等,超過50%以上的很少。配套洗煤廠就顯得非常重要??偛荒馨言豪角Ю镏馊ハ疵?,相當于運輸一多半的石頭,經濟效益不劃算,對環境污染也很大。焦煤灰分高低通過焦炭影響煉鐵生產。據測試焦炭灰分增加1%,煉鐵焦比增加2%~2.5%,石灰石增加4%,高爐產量下降3%。所以,所以一般要求煉焦用煤的灰分低于10%。洗選加工是降低灰分的主要工藝。煤炭洗選可脫除煤中50%-80%的灰分、30%-40%的全硫(或60%~80%的無機硫),入洗1億t動力煤一般可減排60~70萬tSO2,去除矸石16Mt。在氣源不足的地區,散煤加工潔凈煤,生產清潔能源也是煤礦實現低碳的途徑。目前國內散煤消耗高達4.0億噸,在運輸、使用方面都形成較高的污染。散煤燃燒是重要污染源之一,這主要是因為散煤的燃燒效率低、沒有煙氣凈化裝置、超低空排放等。潔凈型煤是指對經過配選的低硫、低揮發無煙煤末,加入黏合、助燃、固硫、防水性等添加劑,通過機械加工成型的煤制品。潔凈型煤包裝后儲運不破碎、無污染,燃燒中無煙、無味、無塵。燃燒特性好:潔凈型煤燃燒時間長,發熱量高,燃燒充分、灰少,封火時間長,上火快,火苗高,燃燒狀態穩定。潔凈煤的市場還是有增長的空間。
二是,推進煤炭生產方式的轉變。上述提到的煤礦生產“四不”方式,就是對煤炭低碳綠色生產方式的最好詮釋。但實現綠色礦山還有潛力可挖。治理瓦斯、利用瓦斯,減少瓦斯溫室效應是煤礦生產面臨的課題。煤礦瓦斯是煤礦對煤層氣的俗稱。我國陸上煤層氣資源量36.8萬億立方米,與陸上常規天然氣資源量(38萬億立方米)相當。煤層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,甲烷在空氣中的濃度達到5%-16%時,遇明火就會爆炸,這是煤礦瓦斯爆炸事故的根源。如果煤層氣不加以利用,直接排放到大氣中,其溫室效應約為二氧化碳的21倍。煤礦瓦斯發電,既可以有效地解決煤礦瓦斯事故、改善煤礦安全生產條件,又有利于增加潔凈能源供應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,達到保護生命、保護資源、保護環境的多重目標。但我國連續三個“五年計劃“均未完成煤層氣開發利用規劃目標。據機構測算,煤礦瓦斯利用僅占涌出量的16%。煤礦瓦斯電站是最目前瓦斯利用最有效的方式。建立瓦斯儲罐站,瓦斯熱能民用也被普遍采用。但相對于每年涌出量300億立方米,利用率僅僅16%,未來瓦斯利用空間非常廣闊。
三是,推進煤礦用能方式的優化。煤礦生產同時也要能源消耗,用水、用電、用熱、用風等都是煤礦生產中必不可少的。降低能耗、低碳應用也是實現“雙碳”目標的途徑。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,利用煤礦工業廣場、煤礦工業屋頂、煤礦生活區屋頂、甚至廢棄的矸石山等,建立光伏電站。中國在氣候雄心峰會上提出,到2030年,風電、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等4項目標。屆時風電、太陽能發電裝機目標接近現有規模的3倍,相當于美國目前全部發電裝機規模,超過了目前全球風電、光伏的裝機規模。這意味著我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在過去快速發展的基礎上,未來十年仍要實現持續的高速發展。筆者一直關注的資本市場上,追蹤光伏指數的光伏ETF自3月份上市交易截止8月3日收盤,漲幅達到40.8%,在ETF市場一騎絕塵。煤礦生產地區多數在北方國家二類、一類光源區,發展太陽能光伏對于煤礦生產降低成本作用明顯。地熱應用和保水開采,技術日臻成熟,也是降低能耗的有效途徑。很多礦區地熱資源十分豐富,利用地熱發電、取暖、民用等,增加低碳能源供給,可以實現“出煤不用煤”的低碳生產方式。
實現“雙碳”目標,是中國政府對世界的莊嚴承諾,國家會在后期出臺一系列政策和法規,促進目標的實現,煤炭行業做為國家基礎能源的生產者和提供者,具有能源安全“兜底”的責任。近年來在實現低碳生產進行了多種方式探討和實踐,但因自然條件、區域位置、管控程度等,發展極不均衡,隨著“雙碳”規劃的逐步實施,每個煤礦企業也將在低碳發展中發揮應有的作用。